首页 > 出版物 > 专业文章 > 金诺法谈 | 阳光底下没有不合规企业——浅谈新形势下的企业合规治理

金诺法谈 | 阳光底下没有不合规企业——浅谈新形势下的企业合规治理

2021-10-28 王君予 阅读量:1138

野蛮发展已成为历史,合规和盈利两手抓的企业才能在竞争中存活。

很多人怀念企业野蛮生长的时代。改革开放后很长的一段时间,企业在中国如雨后春笋般设立,中国制造的产品流向全世界各个角落。到20世纪初期,中国已成为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2011年笔者在英国一个小镇求学时,当地商店里从礼帽到风衣,从雨伞到足球,哪怕再有“英伦范儿”的商品,背后一定印着Made in China。彼时中国企业第一桶金的颜色,是很少有人过问的。然而企业的发展终有其规律,比如在华外企规规矩矩的形象虽然深入人心,但翻看一些知名企业的发家史,不难发现它们并非生而规矩,大多数也有过污染、行贿、剥削、剽窃、造假等“黑历史”——这还只是见诸报端的。之所以后来变得合规,是因为“有形的手”会不断地约束企业和个人的行为,无情地沙汰不守规矩的玩家。企业立身都有一手赚钱的“绝活儿”,而新形势下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门票唯有合规一张。没有合规加持的企业,任产品再物美价廉,服务再细致周到,技术、资源、信息、理念再行业领先,在合规的浪潮面前早晚如镜花水月,为他人嫁衣。

即使在事后监管的时期,合规风险爆发的结果也是难以招架的。

合规事件可能毁掉一个企业,整肃某个行业,甚至推动立法,但我们对企业合规的要求曾是被动的。“3·15”晚会曝光问题产品推动过《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和《产品质量法》的立法和修订;“柴静演讲”、响水特大爆炸事故之后环境保护、安全生产成为监管重点;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承诺、世界银行对投资环境的评价影响过《公司法》的修订和《外商投资法》的出台;民工讨薪、楼脆脆、996……那些耳熟能详的流行语背后都有亡羊补牢的后续。印象中,往往是合规事件出现并引发关注后,政府层面才开始干预。事件的背后,是当事者难以承受之殇。2010年,建筑行业数家央企巨头因存在串标等不诚信行为被世界银行制裁,连续数年禁止参与世行贷款的海外项目;2016年,美国高举贸易合规大棒抡向科技巨头中兴通讯,后者因在伊朗的贸易不符合美国出口管制的规定向美国支付了8.9亿美元的天价罚款,还屈辱地接受了美“合规团队”的进驻,其海外业务和通讯业务自此偃旗息鼓。面对合规重拳,国家队尚如此,民企破产倒闭的事件更是屡见不鲜。2016年前后,一些负有远见的企业家开始探索内部整体合规改进。2017年,国务院国资委也组织招商局集团、中石油和中国移动等五家央企试点合规建设,并于2018年印发《中央企业合规管理指引(试行)》。与此同时,各领域规则逐渐清晰和完善,各主体维权意识逐渐增强,企业以牺牲质量、公众利益、劳动者权益为代价的收益被不断压缩,通过侵权、垄断、逃避监管等不正当手段能获取的利润不断减少。

新形势要求企业了解并遵守“法律之上”的规范。

2019年底开始,新冠疫情爆发,中美贸易摩擦加剧,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化。应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习总书记提出“双循环”的新发展格局。经济社会发展转入新形势,合规也随之进入2.0时代。2020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支持公有制经济和非公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同时要依法规范发展”。以2021年为例,在短短一年的时间里,我国多项财税、环保法相继立法,《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期货法》施行,《安全生产法》《环境噪声污染防治法》《著作权法》修订,企业面对的规范正不断增加;美团“杀熟”、阿里酒局等事件引发关注,并在互联网持续发酵,说明企业需要遵守的规范已悄然超越了法律范畴;蚂蚁金服暂缓上市,互联网公司在买菜领域刚开始布局就被官媒点名批评,课外培训和游戏产业经历了突袭式的监管打击,可见各领域的监管都在主动前移;滴滴赴美上市被叫停,安全生产事故、环境污染事故伴随严厉的行政处罚和刑事追责,很多企业和负责人因员工的违法行为承担了后果;加拿大鹅牌虚假宣传被罚45万,格力直接拆开竞争对手的空调……监管部门、竞争对手、消费者纷纷拿起法律甚至道德武器,不断挑战企业的生存底线。在互联网的放大镜效应下,企业不合规的行为无处遁形,合规已经成为企业生存发展的必需品。

合规管理通过重塑业务模式可能让企业在新形势的竞争中脱颖而出。

海航、恒大接连爆发危机,高风险运营的模式不再可靠已成为共识,但传统企业风控管理偏重经营风险,长期忽视与之共筑现代企业风险管理全景的合规风险。大如权健,面对丁香医生的公开质疑,暴露了其长期不以为然的夸大宣传和传销等合规问题,“百亿帝国”竟被一夜颠覆,负责人锒铛入狱。新形势的阳光底下已经容不得不合规的企业或不合规的行为。丁香医生吸取了权健的经验教训,摇身一变成了保健品电商新贵,其聘请持证医师写科普文“带货”的操作让人脑洞大开:合规不仅能让企业生存,拥抱合规还可能创造效益!

合规管理不应流于形式,也不能一劳永逸。应尽早开始,快速叠代。

除了经典“违规项目”以外,让企业遭遇滑铁卢甚至倒闭的合规问题可谓五花八门。合规内涵之广,貌似使企业家很难摸清所有的“红线”“黄线”。传统风险管理部门亟需赋能,重新认识企业所合(Comply)之规,既包括外部之国内法规、国际法规、国际组织规则、强制性标准、行政许可和授权,又要参照司法判例、行政处罚、行业准则、商业惯例和道德规范,还包括企业内部的合同、对外承诺、制度和决议等。合规治理给企业留下的不是一本制度汇编,而是职责明确的能够防控风险的管理体系,是能够持续发现风险、管理风险的动态机制,以及全体员工对其自身工作相关的合规意识的提升。借助经验丰富的专业人员,企业可以从自身全部行为和未来规划入手,开始合规风险排查,全面认识自身合规义务,优先处置主要合规风险,提升全员合规意识,建立合规管理组织和运行机制并逐渐完善。

新形势下合规既是挑战,也是机遇。


手机扫一扫
分享这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