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出版物 > 抗疫情文章 > 战疫情丨当“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如何拯救企业用工关系?

战疫情丨当“客观情况发生重大变化”,如何拯救企业用工关系?

2020-02-29 周晶  刘海明 阅读量:2037

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众多企业由于迟延复工、交通封锁等政策处于停产停工的状态。企业作为经营者,不可避免的受到冲击。为了减少企业运营的成本,一时之间,企业容易出现“裁员”危机。


640_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jpg(图片来源:新浪微博 国是直通车)

2020年2月9日,也就是北京复工的前一天,K歌之王发布“总经理致全体员工的一封信”,宣布公司于2020年2月9日与全体200余名员工解除劳动合同,理由是“由于国家政策而造成K歌之王持续的闭店状态,让公司现有的财务承受巨大的压力”。此公告一经发出,迅速在网上流传,众多企业也纷纷试图效仿此种方式来“自救”,但是新冠疫情下这样“自救”的合法性令人堪忧。

那么,如果用人单位拟适用《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第(三)款与员工大批量的解除劳动合同,从程序上应当具备哪些操作流程呢?


※大前提:发生了“客观情况变化”的事实,且“客观情况变化”与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存在因果关系。

用人单位因“客观情况发生中大变化”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时,需要同时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确定解除事由属于“客观情况”;二是该客观情况的变化与劳动合同无法履行存在因果关系。

那么所谓的“客观情况”究竟是指什么呢?根据《劳动部办公厅关于印发《关于〈劳动法〉若干条文的说明》的通知》第二十六条规定,“客观情况”指的是发生不可抗力或出现致使劳动合同全部或部分条款无法履行的其他情况,如企业迁移、被兼并、企业资产转移等,并且排除本法第二十七条(经济性裁员)所列的客观情况。

律师提示,即使企业在经营过程中发生了上述所列的“客观情况”,也不能当然视为双方劳动合同必然无法履行,需结合企业运营的实际情况综合判断“客观情况”变化给企业造成的影响,以便企业对于劳动关系作出适当处理。


※解除流程:批量人员解除劳动合同“十步走”

640_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1).jpg

Step1.拟解除人员范围的确定

公司需确定解除人员范围;作为法务、hr应对于公司决定解除的人员进行筛选,在公司决定基础上,筛选哪些是能解除的,哪些是不能解除的。

Step 2.清退小组人员确定

在公司决定启动群体人员解除项目后,对项目需要有匹配的工作人员负责,可就解除项目组建项目小组,选择对应工作人员负责清退的各项事宜。

Step 3.法人决策机构决定

具体需要结合行业要求,分析需要进行决策种类、决策机构。

Step 4.经济补偿方案

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核算拟解除人员可获得的经济补偿金额。 

Step 5. 进行调岗准备

适用“客观情况变化”解除劳动合同,应存在与劳动者变更劳动合同的法定程序。企业应事先考虑可提供给员工的其他岗位。

Step 6.法律文书确定

拟定与整个解除项目有关的全部法律文书。

Step 7.构建内部响应机制

建议企业在准备批量人员解除的时候,做好公司的安保及维稳工作。

Step 8.召开会议

召开决策机构会议、职工代表大会及工会会议。

Step 9.面谈协商解除/发送调岗通知

企业可先与员工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以期避免劳资纠纷;协商不成的,可发送调岗通知书。

Step 10.发送单方解除通知


※律师专业指导:建立批量人员解除战略规划方案

640_wx_fmt=png&wxfrom=5&wx_lazy=1&wx_co=1 (2).jpg

除必备的法定流程外,金诺律师可为企业量身定制专业化批量人员解除的战略规划,整体把控解除程序的合法合规,为企业人力资源转型升级保驾护航。


手机扫一扫
分享这则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