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诺法谈 | 汽车行业外资负面清单 ——股比限制的管制与放开
2019-03-2811182019年3月15日,《外商投资法》由第十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通过并公布,于2020年1月1日起实施。由此,我们外商投资领域实现了由多年来的三法并行到三法归一。
根据《外商投资法》,对于外商投资的负面清单管理为其一项重要原则和制度,国家对负面清单之外的外商投资,给予国民待遇。本文,简要给大家介绍下汽车行业中唯一的一项负面清单---股比限制。
一、汽车行业负面清单及内容
所谓负面清单,是指国家规定在特定领域对外商投资实施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商务部令2018年第18号颁布自2018年7月28日起施行的《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涉及汽车制造行业仅有一项,即:12.除专用车、新能源汽车外,汽车整车制造的中方股比不低于50%,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 (2020年取消商 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2022年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 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的限制)。
这就是所谓汽车行业的“外资股比限制”,属于限制性清单,即外商投资需要符合清单中相应股比条件才可投资。
二、汽车行业外资股比限制的前世今生
上述整车企业的外资股比限制,已有25年历史。1994年7月3日,国务院正式颁布《汽车工业产业政策》,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第一部汽车产业政策。为了给与我们民族汽车工业以发展空间,该政策明确规定外国企业同一类整车产品不得在中国建立两家以上合资合作企业;外资方面持股比不得超过50%。自1994年至2018年,外国车企在中国的整车市场,一直沿袭这样的限定规则。
近年来,中国成为世界第一大汽车市场。对于中国汽车市场这块“大蛋糕”,外资企业一直“垂涎欲滴”,强烈要求打开股比限制。而放宽汽车行业的外资股比限制,意味着中国汽车市场进一步开放,也意味着国内车企将面对更多强劲对手。
2018年,习近平总书记首先在博鳌宣布“将尽快放开对外资车企的股比限制”;2018年6月2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和商务部发布《外商投资准入特别管理措施(负面清单)(2018年版)》,进一步明确了汽车行业股比开放的时间表。
三、外资股比放开时间表
根据1994年《汽车工业产业政策》,对整车企业外资限制包括两个方面:(1)外国企业同一类整车产品不得在中国建立两家以上合资合作企业;(2)外资方面持股比不得超过50%。
负面清单(2018年版)第12项,整车企业外资股比限制放开分三步走:
第一步,自清单生效即2018年7月28日起,放开专用车和新能源车企业外资股比50%及两家合资合作企业的限制。
随着这个文件的生效,应声而起的就是2019年1月特斯拉在上海建设海外首个“超级工厂,计划年产能50万辆。
第二步,2020年,取消商用车外资股比50%限制;
第三步,2022年,取消乘用车制造外资股比限制以及同一家外商可在国内建立两家及两家以下生产同类整车产品的合资企业的限制。
《外商投资法》生效后至2022年全面放开期间(过渡期),外商资本不管是直接投资还是并购既有整车企业股权,仍然要受到负面清单股比范围限制。
四、 外资股比放开的影响
首先,对于没有在中国建厂的外国新能源车企,股比限制的放开将使得他们可以通过在中国新建独资企业(针对新能源汽车)或者收购、控股国内汽车企业的方式实现本地化生产,从而在保持其对产品、技术、运营、利润等绝对控制权的前提下,大幅降低其在中国销售产品的成本并避免关税,甚至享受国家对新能源汽车的补贴。(说明:国务院已申明原则上不再核准新建传统燃油汽车企业,意味着新增的合资车企必须是新能源车企)。
其次,对于大多数外国车企,均已经在中国成立合资企业。外资股比放开对于合资车企未来走向的影响将基于中外双方的博弈之战,变化多端。未来合资企业中的外方与中方将依据双方在合资企业中的贡献以及双方各自实力,展开一场关于股权比例、利润分配和控制权的激烈角逐。对于中方实力较强的合资企业而言,中方合资伙伴在获取国家及地方政府支持、产品改良、甚至在新能源、车联网等新兴技术和商业模式探索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双方合资企业很可能在合营合同到期后继续运营,甚至股权比例和控制权不做大的变动;但是对于明显外强中弱的企业,很可能合资双方在有合资协议到期前即进行协商谈判,减少中方在合资企业的股权比例,甚至最终使其成为合资企业的财务投资者。当然除上述两种情况也不排除某些合资企业到期终止经营以及中外取得合资企业控制权的情况出现。
再次,对于本土品牌车企而言影响也不一。对于依靠对于目前利润上主要依靠合资企业分红的大型车企集团,股比限制的放开将大大加大其加紧步伐提升自身竞争力以及自主品牌发展的步伐,从而一方面提升其在合资企业中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也为合资企业在合同到期后终止的最坏可能性做好准备。与此同时,对于已经具备强大竞争力的部分民营车企而言,股比放开却是他们长期以来所希望看到的改变。由于他们的本土国有企业竞争对手将无法再继续通过合资企业利润来补贴其自主品牌,这些本身就不依靠任何合资企业利润补贴的民营企业将获得更为公平的市场竞争机会。当然,也会有很多没有竞争优势的本土车企面临倒闭、被收购的命运,退出历史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