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系列(第二十一期)——杨铭艺术家:刀削斧凿的记忆
2018-11-021483进入金诺空谷艺术馆,很难不被这件凋零的竹子所吸引,它就是杨铭艺术家的“诗学研究”!它被束缚在一个巨大的透明罐子里,仿佛已经成为历史的标本一样,不见丝毫的绿色,即便沐浴在落地玻璃窗处的阳光下,也只留下一个颓废的剪影。
走近端详就能明白了——它由钢铁造就,竹叶是错落空心的刀片,竹节是扭曲收束的钢丝,连接二者的是密密麻麻缠绕的弹簧。同时可以看到,几乎所有的叶子都是倾斜向下的角度,欲落而未落。无论是刚刚生出的小竹还是已经长成的并肩而立的两支,枝条都相当稀疏,旁边还散落着直直插入地中的叶子。整件艺术品冰冷而有棱角,透过玻璃,也能感受到森森寒意。
是什么启发了作者的创作呢?
据艺术家说,他父亲是国画创作者,所以从小就逼着他写毛笔字、画梅兰竹菊,那时候作者就对这些产生了深深的抵触情绪。所以在后来选择专业的时候,他非常明确地排斥绘画而选择了学习雕塑,希望能够摆脱这种阴影。但是很多年潜移默化的训练和传统,时刻对艺术家的审美产生影响。
由此,他借着这熟悉的意象——“竹”,表达对于自己童年记忆甚至于整个传统印记的反思。难以言说这其中所包含的感情,其实无论抗拒还是麻木,实际上艺术家都永远不可能摆脱这种束缚,就像竹子哪怕干瘪了也会被困在透明的玻璃柜里一样。
想要了解更多艺术家创作出的机械主义作品吗?记得每周四晚蹲守金诺律师公众号更新,我们下期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