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

打开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

打开手机,扫一扫二维码
即可通过手机访问网站并分享给朋友

×
EN

专业主义,专业人生

2008-04-012300

我最喜欢《疯狂的石头》,看了十数遍,百看不厌。我觉得其幽默和魅力在于那三个从事小偷小摸行当的家伙以无比认真的态度在干着他们的“事业”。那位“道哥”信誓旦旦地训斥老婆说:“这个阶段现在正是我事业的上升期”,而擅长开锁的“小军”更是处处以专业标榜,不屑去干不专业的事情。冷幽默表现在歪道上的人也崇尚专业。

从事律师工作也20多年了,从厌恶法律这个行当,到对法律和律师重新认识,重回这个行业,是我对专业地认识的改变。虽然喜爱文化事业,在开发区办起了报纸,但后来反思那毕竟是业余爱好,北大法律系四年的苦读打下了坚实的专业基础,这才是我的竞争优势。但是,后来的事业轨迹从以做律师业务为主,到以经营管理律师事务所为主,专业工作逐渐放弃了,觉得非常的可惜。曾经想过再去读个学位,曾经想过专门从事某个特定领域的律师业务,曾经想过海外进修,总之,拥有一个“拿人”的专业一直是自己的梦想。但眼前利益总是压倒长远利益,也很是无奈。直到2006年底参加中国企业家领袖年会,得到日本管理大师大前研一先生写的《专业主义》一书,我对专业有了更深的认识。这本书深深打动了我,于是,我一下买了20本,送给了事务所的同事。

大前研一先生在其书中解释“专家”或“职业”(词源profess)的意思就是:“向上帝发誓,以此为职业”。比如医生、护士、律师、会计师等,它不同于一般的商业和职业,这是一种需要宣誓的职业。一旦他们选择了这个职业,他们就要受到很多限制和约束。有些钱他们是不能赚的,比如开歌舞厅、开赌场。他们的誓言也不是向政府、向行业协会宣誓,而是向上帝宣誓:“请允许我行医(执业)”。读到这些,我才知道,原来我选择的这个职业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做的,不是你通过了律师资格考试懂得诉讼技能就可以做的,律师事务所也不是你有钱就可以开的。这是一个需要全身心投入给你的客户的职业,这是一个应该怀着敬畏的心情去从事的职业。十几年来,我目睹了在这个行业中的从业人员是如何地亵渎这个神圣的职业,而自己引以为自豪的是一直致力于做一个靠自己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发展的律师,致力于经营一个干净的、规范的律师事务所,并且在大多数人认为不可能的情况下做到了,并且做到了最好。应该说,找到并坚持自己的职业信仰,我做到了第一步。我最喜欢的一个词叫“守正出奇”。“守正”,就是坚持我们的信念和操守,至于“出奇”,以我的聪明才智,不成问题。

专业还意味着一心一意,甚至一生干一件事情。自从1992年重新回到律师行业中来,我没有再想做别的职业。同事问我是否把律师作为终身职业,我说是。初期努力做好每一件律师业务,后来全身心投入到经营这家律师事务所。有人说以你的能力和资源,还能干很多很多事情,赚更多的钱。我说,这个事务所还没有干好,就不要想干别的。这些年来,增加了一些兴趣爱好,研究手表、红酒,对我理解事业、专业有很大启发。余世维博士说,中国人做事的毛病是事情只干到七八成,差不多就行了,所以,我们有样子差不多的假劳力士,但只能卖几十块钱。而瑞士人、德国人、日本人总是努力把事情做到最好,从90%到95%到98%到99%,永不满足。我研究手表知道了瑞士人、德国人是如何把每一个零件都做成艺术品去精雕细刻;研究红酒看到了法国人是如何为了生产出好酒而等十几年甚至几十年(中国人早急疯了)。明白了这些,我不再为人家生意的迅速膨胀而眼热,不再想别的行业更赚钱而转行,也不再因为还有能力做别的事而分散注意力。一心一意把一件事情做好,就像专心地、痴情地等待一瓶红酒成熟一样,耐心中蕴含着享受。而这种专注自然也带来了意想不到的收益,李嘉诚先生说:“不疾而速”,我越来越体会到其辩证的哲理。

有了上述的体会,我也就不在惋惜自己至今没有一个律师业务的专业了。通过十几年的努力,我带出一个非常优秀的专业团队,许多年轻的律师都成为了专业方面的强将,而我更能够一心一意筹划事务所的发展,甚至能拿出更多的精力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2008年天津律师行业换届,我再次当选副会长,分管行业创新与发展和对外交流工作,得以进一步实现我的理想,和大家一同努力,带动天津市律师行业的发展。正如广告上说的:“大家好才是真的好”。我一直记着好朋友、北京律师协会副会长、大成律师事务所主任彭雪峰的一句话:“咱们这些人应该为中国律师业做些事情”。而我呢,本着专业主义的精神,先从本地做起,用十年磨一剑的精神,借助滨海新区开发开放的大气候,完成理想的目标。于是,我感觉就像《疯狂的石头》中的“黑皮”,终于找到了展示专业的机会,目标明确,行动起来,挥起榔头,砸碎玻璃,抓住面包,狂奔而去。


津ICP备05001301号
2024 © Winners Law Firm 金诺律师事务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