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片

打开微信,扫一扫二维码
订阅我们的微信公众号

×

打开手机,扫一扫二维码
即可通过手机访问网站并分享给朋友

×
EN

四大自贸区金融方案对比

2015-05-193426

2015年4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万众瞩目的四大自贸区总体方案,这意味着中国进入自贸区“新时代”,不仅上海作为我国自贸区的领路人继续推进改革创新,广东、福建、天津自贸区也紧随其后,纷纷挂牌成立。四大自贸区在总体方案中都确立了金融创新的重要地位,但各自的金融方案却是同中求异,在高度关注金融百花齐放的同时,还结合自身发展目标及区位特点进行了金融产业的定位。尽管目前相关细则仍未出台,但从四大自贸区的金融方案中,也能分析出各自贸区的金融 “特色牌”。 

上海自贸区方案对其自身来说属于“升级版”,且在金融领域已形成了许多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最初上海就将金融的创新方向定位于服务实体经济,在一年多的运行过程中,人民银行、银监会、证监会、保监会已推出了51条创新举措,主要在自由贸易账户体系、扩大人民币跨境使用、投融资汇兑便利、利率市场化、外汇管理体制改革5个方面形成了“一线放开、二线严格管理”的宏观审慎的金融制度框架和监管模式,已为国家金融改革做好了“压力测试”。新的金融方案赋予了上海自贸区更多的能动性,表述最简洁却极富开放性,仅提出要加大金融创新开放力度,加强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并且只说明具体方案由人民银行会同有关部门和上海市人民政府另行报批,没有披露具体信息。虽然寥寥数字,却是方案中含金量相当高的一句话,意味着上海自贸区金融创新将和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全面联动,这不仅是上海自贸区的最大特点,更是上海自贸区区别于其他自贸区最重要的一个差异。而所谓国际金融中心,就意味着货币在这个区域可以实现支付、计价、储备等全职能,即人民币未来在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将实现这些功能。 

广东自贸区的金融方案注重粤港澳区位优势,在深化金融开放创新的总体规则下,提出了推动跨境人民币业务创新发展、推动适应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的金融创新、推动投融资便利化及建立健全自贸试验区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四项举措。其中推动粤港澳三地的跨境金融创新是广东自贸区的一大重点和亮点,提出推动人民币作为自贸区与港澳地区及国外跨境大额贸易和投资计价、结算的主要货币,推动自贸试验区与港澳地区开展双向人民币融资,推动自贸试验区金融服务业对港澳地区进一步开放,支持粤港澳三地机构在自贸试验区共同设立人民币海外投贷基金等,并提出研究探索自贸试验区金融机构与港澳地区同业开展跨境人民币信贷资产转让业务。 

福建自贸区在金融领域则更关注与台湾地区的联系,确立了扩大金融对外开放、拓展金融服务功能和推动两岸金融合作先行先试三大目标。两岸金融合作先行先试成为福建自贸区的特色,福建提出在对台小额贸易市场设立外币兑换机构,允许自贸试验区银行业金融机构与台湾同业开展跨境人民币借款等业务,支持台湾地区的银行向自贸试验区内企业或项目发放跨境人民币贷款等,给两岸金融合作注入了许多新的发展契机。 

金融创新作为天津自贸区的特色领域,金融方案的描述更为具体鲜明,不仅在深化金融创新层面提出要推进金融制度创新、增强金融服务功能、提升租赁业发展水平并建立健全金融风险防控体系。在推动实施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的单项措施中更强调了要推动区域金融市场一体化。基于产业发展要求,做大做强融资租赁业成为天津自贸区金融改革的特色内容。方案提出要支持符合条件的金融租赁公司和融资租赁公司设立专业子公司,支持租赁业境外融资,鼓励各类租赁公司扩大跨境人民币资金使用范围,并提出要加强区域金融监管协作,破除地域限制。 

天津自贸区作为北方唯一自贸区,承载着带动北方经济发展的特殊使命,金融创新更是重中之重。尽管天津拥有诸如融资租赁良好基础等金融优势条件,却也不能忽视在自贸区新机遇下所面临的挑战。比如如何创新金融租赁业务,如何在京津冀一体化政策的利好下利用北京的金融资源来推进改革,如何开辟出不同于其他三个自贸区的金融特色等,都是天津需要重点关注的方面。只有做好各方面的协调和计划,才能在自贸区的浪潮中做到有的放矢,才能将天津的金融创新之路走的更稳更好。 

总之,四大自贸区的金融方案强调深化金融领域开放创新,除了在坚持金融制度创新、拓展金融服务和有效防控风险等方面存在共性之外,还形成了各自的特色。其中上海方案特点最鲜明,与上海国际金融中心建设的联动十分具有期待性,广东特色在于推动粤港澳三地的跨境金融创新,福建特色旨在推进两岸金融合作先行先试,天津特色除明确推动京津冀金融市场一体化之外,还将具有传统优势的融资租赁业务放在重要位置。


津ICP备05001301号
2024 © Winners Law Firm 金诺律师事务所